闺人是什么生肖?
《礼记·内则》中有“子事父母,鸡初鸣,咸盥漱,栉縰绥冠,缨剑佩,衿襟襦,左佩纷帨,右佩刀”的句子,对子女早晨起来后应该做的各种事宜做了详细规定,其中就有梳头的工序——“栉縰(xī)”和“绥冠”;有系腰带、穿衣服的工序—— “衿襟”“襦”;还有刮胡子的工序——“沫手”等等。
整个工序说起来很繁复,但古人相信,通过这样细致的礼仪规范,可以帮助年轻后代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,并由此而形成良好的习惯。这种观念在今天我们看来或许有些荒唐,但却体现出儒家文化重视“德行”(德性)教育的一面——与后世“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”相对照,显得颇有韵味。
从“梳头”、“系腰带”之类的细节,还可以衍生出另一项内容——“正容体”——容貌体态的修正。在儒家文化中,除了德行以外,一个人的形象也很重要。因为,“仪表堂堂”不仅意味着外表美观,而且还代表着“德性”的外显。一个人只有先正了其容貌,他人才会尊重其德行。所以,《礼记·檀弓下》中说:“有衣冠而不端,必有渎礼之处矣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好好梳理头发,没有系好腰带,那肯定是在礼节上犯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