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流大学建设是什么?
一流大学建设内涵非常丰富,可以从高校内部建设和外部支撑环境等方面加以理解。
从高校内部建设来看,概括地说,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,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体系和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建设。具体来讲,就是要做到三个“回归”、两个“走”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。
三个“回归”,就是遵循教育规律、回归育人本质,遵循人才成长规律、回归学生中心,遵循学术规律、回归学术本位。其中,回归育人本质,就是要树立“人才培养是本,本科教育是根”的理念,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、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、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,加强通识教育、培育共同价值,加强专业教育、培养专门人才。回归学生中心,就是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,推进“四个回归”,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,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、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。回归学术本位,就是要尊重学术发展和学术管理规律,扩大高校和学科的办学自主权和评价话语权,让大学成为“学者的乐园”“学术的殿堂”。
两个“走”,就是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”与“走创新发展之路”。其中,走内涵式发展道路,就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等环节、方面聚精会神抓管理、抓质量,实现高校的内生性增长。走创新发展之路,就是要更新发展观念,转变发展理念,改革体制机制,大胆先行先试,破解发展难题,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和比较优势,全面提升大学内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,持续提升大学办学声誉和国际影响力,以创新引领高校发展不断迈向“高精尖”。
从高校外部支撑环境来看,主要是政府和社会要为一流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。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主动建设的教育事业,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政府加强科学宏观管理,在资源配置、平台建设、政策供给、质量监管等方面给予制度安排和有力支撑,引导高校在不同类型、不同层次有特色、高水平发展。同时,需要社会树立科学的大学观,尊重大学建设发展规律,形成良好社会氛围。